服务热线:13836016289 0451-82800384 欢迎访问哈尔滨公正资产评估事务所官方网站!
行业新闻

4.2森林生态价值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02-25 23:26:48

森林生态价值会计核算是以森林资源为核算对象,以森林资源的功能性产品或服务,亦即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为核算内容,依据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吸收森林生态学和森林生态经济学等学科关于森林生态效益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对森林功能性产品或服务的各项投入和产出及补偿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由于森林资源的培育不仅是林业企业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社会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直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森林生态价值审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由于森林生态价值是一种无形产品,难以准确核算和计量,而且我国关于森林生态价值的研究和探讨起步较晚,还有很多森林生态价值的理论和方法有待于研究和探讨,特别是关于森林生态价值的计量,目前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计价方法和科学的计量模型,短期内既不能准确计量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又难以正确确定受益部门和受益程度,制定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会计核算办法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以森林生态价值会计核算为基础的森林生态价值审计也面临诸多问题,传统的审计方法已不能满足森林生态价值审计的需要。随着森林生态价值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必要以现有的审计理论为基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森林生态价值审计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森林生态价值的审计工作。

4.2.1森林生态价值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审计理论结构是构成审计理论诸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组合,它本身是一个逻辑系统。构建审计理论结构首先要涉及到逻辑起点的选择问题。黑龙江森林资产评估逻辑起点对学科的其他理论要素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整个理论结构的构建起着决定性作用。依据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一般特性推而广之,审计目标应成为森林生态价值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从逻辑学的角度看,审计目标具备作为逻辑起点的基本特征:审计目标的确定并不是主观臆造的产物,它反映了审计发展过程中内在的必然联系,审计目标对审计这个人工系统的其他构成要素有决定或制约作用;审计目标属于审计理论结构并居于起点地位,决定和制约着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和审计准则;审计目标必须通过外部经济环境给予规定和说明,是审计发展的历史起点,具有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特点;审计目标包含了审计活动的“基因”,是审计系统运行的导向机制,是审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从系统论角度看,按一定审计目标运行是一切系统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审计目标决定了审计系统应运用的方法和程序,是引导和制约审计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尤其目前对森林生态价值审计尚缺乏明确的可供遵循的审计准则时,审计目标是森林生态价值审计行为的判别标准。同时,审计目标直接反映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很大,而这种影响首先体现于对目标期望的调整和重新选择。

从审计理论的性质看,由于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要求审计理论必须密切联系审计实践。由于审计目标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产物,它是审计环境的需要和审计系统内在本质的统一,而审计目标合理与否,又能及时受到实践的检验。因此把审计目标作为森林生态价值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能增强审计理论对森林生态价值审计实践的解释功能和指导功能。

4.2.2森林生态价值审计的目标

审计目标经历了详细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会计报表审计三个阶段,目前表现为在鉴定被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报表是否公正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及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国家的会计准则及其相关的财务制度。在森林生态价值审计中,由于生态资产、生态资本这些无形要素的出现,评价森林生态价值会计核算主体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林权抵押贷款评估效果性应成为其主要目标,最终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共同维护一个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理想环境。